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导师介绍:潘光堂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导师介绍:潘光堂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导师介绍:潘光堂

考研时间: 2012-07-1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潘光堂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硕导批准时间:1997 指导硕士生总数:39 已获硕士总数:26

博导批准时间:2001 指导博士生总数:20 已获博士总数:9

联系电话:2882714 电子信箱:pangt@sicau.edu.cn

毕业学校:四川农业大学

职称:教授 最高学位:农学博士 所属学院:玉米所

导师类别:硕、博导

硕士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教学课程:《高级作物遗传育种学》《数量遗传学》

个人简介

潘光堂,博士,教授,博导,现任玉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处处长,四川玉米育种攻关组组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带头人,农业部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玉米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西南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生物技术教学科研工作,“十五”以来,先后主持国家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农业部“948计划”、行业科技项目、国家伏特青年教师基金、科技部转化基金、CYYMIT和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国家和四川玉米育种攻关、四川玉米生物技术攻关和四川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等20余项。作为主研选育玉米骨干自交系10余个,选育和推广玉米优良杂交种30余个,在四川和西南地区推广亿余亩,累计增产玉米30多亿公斤;1990年以来,共获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发表科技论文近80篇,编写教材2部,合作主编专著3部。

学术、技术组织任职:

起止年月学术、技术组织名称职务
2000年----现在四川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1995年----现在四川遗传学会会员
1992年----现在中国生化学会会员
1998年----现在四川省青年科技学会理事
1998年----现在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6年----2000年四川省玉米育种攻关组副主持
2001年----2005年四川省玉米育种攻关组副主持
2004年----现在四川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协会常务理事

主要论著:

1.《数量遗传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北京,副主编

2. 玉米幼胚培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力的遗传变异分析《作物学报》2003,29(3):386~390,第一作者

3.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及抗文枯病基因定位《高技术通讯》(EI收录),2005,15(5):71~7,责任作者

4. 玉米幼胚培养能力性状QTL分析《作物学报》2006,32(1):7~13,第一作者

5. 四种玉米幼胚培养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8~22,责任作者

6. QTL mapping of Fusarium moniliforme ear rot resistance in maize. 1.Map construction with microsatellite and AFLP markers《J Appl Genet》 2006,47(1):9~15,责任作者

7. QTL Analysis of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Of Maize(Zea Mmays L.) 《Russian Journal Genetics》(SCI收录), 2006, Vol42(3):306~310,责任作者

8. 墨白964群体5轮混合选择遗传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6,39(2):237~245,责任作者

9. 玉米抗纹枯病QTL定位《作物学报》2006,32(5):698~702,责任作者

10. 拔节期与抽穗期玉米抗纹枯病相关QTL的初步定位《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6,39(2):139~144,责任作者

11.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Resistance to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 in Maize.《Crop Science》(SCI收录),2006, 46(3): 1039~1045,责任作者

12. QTL Analysis of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Of Maize(Zea Mmays L.).《Russian Journal Genetics》(SCI收录). 2006, 42(3):306~310,责任作者

13. Seclection of Maize Inbred Lines with Regener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o Agrobacterium tumifacie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SCI收录). 2007, 34(8):749~755,责任作者

14. Analysis of Gene Effect on Characters of Immature Embryo Culture in Maize.《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2007, 6(11)1291~1296 ,责任作者

科研项目及获奖

(近五年):

奖励种类获奖项目名称获奖等级排名年度
四川科技进步奖玉米优良杂交种“川农三交2号”三 等51990
四川科技进步奖玉米群体改良与育种实践相结合的系列研究三 等51993
四川科技进步奖山区育种用优良玉米自交系S37(苏37)二 等51994
四川科技进步奖丰抗兼优玉米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特等61996
国家技术发明奖玉米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苏37)二 等61996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丰抗兼优玉米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三 等21999
四川科技进步奖四川地方种质和美国玉米带种质“三高”自交系21-ES及18-599、156选育一等52001
四川科技进步奖玉米新型雄性不育材料的创造、研究与应用二 等22002
四川科技进步奖突破性玉米杂交种川单21的选育与应用二 等32005
四川科技进步奖高配合力大穗多抗广适玉米自交系08-641选育与应用一等32007
农业部丰收计划奖川单11号、13号优化配套高产栽培模及推广一等12003
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进步奖高配高产多抗玉米自交系18-599、156选育及应用二 等12007
国家技术发明奖干系18-599和09-641西南地区杂交玉米育种第四轮骨二 等22008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