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李卫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李卫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导师介绍:李卫

考研时间: 2013-08-1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李卫

学科:发育生物学

电话/传真:+86-10-64807529 /

电子邮件:leways@gmail.com,leways@ioz.ac.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101

更多信息:蛋白质修饰与配子发生研究组 个人页面 English

简历:

李卫,男,1974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蛋白质修饰与配子发生研究组组长。

中科院百人“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领导蛋白质修饰与配子体发生研究组,主要从事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作用的研究。1998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2003年在郑国锠院士指导下于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8月到2005年6月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周兵教授实验室做博士后,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糖尿病、消化系统和肾脏疾病研究所博士后。在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进化生物学、酵母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以及植物细胞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迄今为止已经在Nature、PNAS、PLoS Genetics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为蛋白质修饰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减数分裂和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1.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机制 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需要E1、 E2和E3,有时还需要一个所谓的E4的参与。根据体系或者是底物的不同,蛋白质可以被单或者是多聚泛素化,多聚泛素化修饰以后又包括多种不同连接方式的泛素链,这些都到可以导致被修饰以后的蛋白不同的功能或命运。我们将建立不同的泛素化体系去研究这些问题的决定机制。

2.蛋白质修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并有诸多研究,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的相对较少,我们将选择研究一些不同的泛素化以及其他蛋白质修饰体系,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寻找他们的底物,并研究他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

3.蛋白质修饰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生殖的关系 生殖与衰老以及胁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蛋白质的修饰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将试图找寻其中关键的因子,并从进化角度探究减数分裂起始的机制问题。

总之,生与死是所有生命有机体永恒的主题,“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我们将在生与死之间感悟生命的巡回。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前沿领域项目: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在减数分裂中作用机制的研究(KSCX2-YW-N-071).2009-2011;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0970603):Ube2g2/gp78 催化泛素链合成机制的研究.2010-2012;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精子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分子机理”(2011CB944303):二级课题:精子细胞形态建成的调控机制(fNnCtI3r),2011-2015.

代表论著:

1.Li W*,Tu D*,Li LY,Wollert T,Ghirlando R,Brunger AT,Ye Y.Mechanism of ubiquitin chain assembly on the active site cysteine of the 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Ube2g2.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9 Mar 10;106(10):3722-7.

2.Li W and Ye Y.(2008) Polyubiquitin chains:functions,structures,and mechanisms.Cell Mol Life Sci 2008 Apr 26.65(15):2397-406

3.Tu D,Li W,Ye Y,Brunger A.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yeast U-box-containing ubiquitin ligase Ufd2p.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7 104(40):15599-606.

4.Li W,Tu D,Brunger A,Ye Y.(2007) A ubiquitin ligase transfers preformed polyqubiquitin chains from a conjugating enzyme to substrate.Nature 446(7133):333-7.

5.Wang QF*,Li W*,Yang H,Liu YL,Cao HH,Dornmary-Pfaffenhuemer M,Stan-Lotter H and Guo GQ (2007) Halococcus qingdaonensis sp.nov.,a halophilic archaeon isolated from a crude sea-salt sample.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2007,57(Pt 3):600-4.

6.Li W*,Sun L*,Liang Q*,Wang J,Mo W,Zhou B.Yeast AMID homologue Ndi1p displays respiration-restricted apoptotic activity and is involved in chronological aging.Mol Biol Cell.2006 Apr;17(4):1802-11.

7.Li W,Mo W,Shen D,Sun L,Wang J,Lu S,Gitschier JM,Zhou B.Yeast model uncovers dual roles of mitochondria in action of artemisinin.PLoS Genet.2005 1(3):e36

8.Li W,Ding CH,Hu Z,and Guo CQ,2003,Relationship between tissue culture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spring wheat.Plant Science,164(6):1079-1085

9.Li W,Yang J,Pan YF,Guo GQ,Zheng GC.2003,Chromosome localization of the genes that control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pollen mother cells in wheat.Caryologia,56(3):275-279

10.Li W*,Zheng GC,2002,A Resurgent Phoenix—A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Meiosis.IUBMB Life,54:9-12.

写给考生的话: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让我们在生与死之间感悟生命的巡回。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