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导师介绍:兰林友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导师介绍:兰林友

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导师介绍:兰林友

考研时间: 2011-11-11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兰林友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7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2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教学与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汉人社会研究、公共卫生、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旅游人类学、生态人类学

主要讲授人类学名著选读、汉人社会研究、民族志写作等课程

外访与讲学

2005-2006学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宗族与中国宗族研究范式”、“义序与中国宗族研究范式”(获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三等奖);

“村落研究:解说模式与社会事实”(获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度“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二等奖)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研究课题

2006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非政府组织与艾滋病干预:娱乐场所老板与性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已结项);

2007年中央民族大学十一五骨干教师科研项目:民族旅游的困境与出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商品化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华北满铁调查村落的人类学再研究;

2008年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2008年国家级配套经费项目:攀枝花市民间对民间的艾滋病干预——非政府组织、娱乐场所老板、性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已结项);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北宗族组织与村落政治:同姓不同宗的本土解说;

2008年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注射吸毒人群与药物维持治疗:攀枝花市注射吸毒人群药物维持治疗策略推广的实践、挑战及其对策(已结项);

2008年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族群文化、文化展演与凝视他者——民族风情旅游的人类学研究;

2008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攀枝花市艾滋病定点定时干预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2009年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文化敏感性与艾滋病防治:攀枝花市改变目标人群高危行为的地方性干预实践。

代表性成果

专著

《庙无寻处:华北满铁调查村落的再人类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2006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研究报告:《民间对民间的艾滋病干预模式——非政府组织、娱乐场所老板、女性性工作者的共同参与》,2008年1月。

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2008年国家级配套经费项目研究报告:《性实践的行为数据品质与艾滋病行为干预——攀枝花市天外天片区的个案研究》,2009年1月。

2008年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研究报告:《心瘾之战,还是心理-社会之战?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问题的人类学研究》,30多万字,2009年6月。

合著

《穿越时空: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合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独立撰写子报告:《族群冲突与社会安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合著,子报告:《当今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应用与前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编的著作

“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人类学通论》(合著),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人民大学二十一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人类学概论》(合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经典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发表的主要文章

“义序与中国宗族研究范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要转载)。

“乱七八糟的甜点盒子”,《读书》,2001年第7期。

“华北村落的人类学研究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灵魂漂泊与守望家园:我的人类学之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河中的文昌阁”,《读书》,2003年第2期。

“青春棚叙事”,《读书》,2003年第5期。

“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山兰花开,幽香徐徐飘来——评徐桂兰的《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村落研究:解说模式与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论华北宗族的典型特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追踪调查再研究模式:研究取向的探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人类学再研究及其方法论意义”,《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一代宗师驾鹤去,二栖学者应时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同姓不同宗:对黄宗智、杜赞奇华北宗族研究的商榷”,《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影响下的亲属制度研究”,载庄孔韶主编《林耀华先生纪念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人类学中国话语的反思”,《白色学院学报》,2007年5期。

“小黄山畲族风情村:符号盗用、表述真实与文化消费”,《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我国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性行为数据品质与艾滋病行为干预——P市T社区小姐群体性实践的的个案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常在金沙江边走”,《读书》,2010年第1期。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