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写作常考逻辑错误总结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 专业课复习 >> 中文写作常考逻辑错误总结

中文写作常考逻辑错误总结

考研时间: 2020-05-12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摘要】中文写作部分的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主要得分点有两个找到主要逻辑错误及对逻辑错误进行分析,其中找到逻辑错误是基础。这就使在考试中如何快速在材料中识别出真正的逻辑错误成了关键。

  现将联考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归纳总结如下:

  ▶以偏概全

  通常把样本过少、结论明显过假,或者过于简单的方法称为以偏概全。

  例如2009年真题硕士、博士等只是头衔的实际价值正在遭受质疑,就是这个道理。以及爱因斯坦的例子。这些都是个别现象,不能说明普遍道理。

  2013年真题原材料中说,文艺作品有文化本质,因此其就能使文化影响力扩大。而我们都知道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传统文化等,文艺作品知识文化中的一部分。因此有以偏概全之嫌。

  ▶类比不当

  从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地方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

  例如,熊猫和棕熊是近亲,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牙齿额肠道结构,适应于肉食,所以,熊猫常用的食物是肉类。

  ▶单一因果

  通常一个结果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共同造成的,而题目的材料一般认为造成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而忽略了他因。

  例如2013年真题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这里存在着因果不当。虽然原材料中阐述的原因是结果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因,相较于材料中给出的文化具有的普同性和特异性的原因,文化对他国人们的吸引程度,以及他国人们对文化的兴趣程度更是得出文化易被他国接受或关注这一结论的原因。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例如2012年真题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其中无所谓灾害不灾害的本身含义是承认有灾害,但无所谓,而本题中将其偷换成没有灾害,两者含义不同。

  2013年真题原材料中还包含概念被偷换的逻辑错误。原文并没有对软实力这个概念,但软实力进行清楚的界定。

  另外,原文最后一段说文化影响力的扩大,而影响力扩大并不等同于软实力增强,这里将两个词语的含义混淆了。

  ▶数字谬误

  数字本身看起来是客观公正的,但对数字的分析却有主观性,数字显示了事物的一定的外在表象特征,但未必揭露本质。

  例如2007年真题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其中5这个数字到底是怎么得来的,这5个人真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吗?

  ▶过于绝对

  这个推理假设我们面前的所有事物都只有两种选择,非黑即白,没有折中原则。

  例如2013年真题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

  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国家软实力实际上包括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三部分内容,因此,不能绝对的说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文化建设,而忽视其他两方面的建设情况。另外,实际有种可能是,即便文化建设加强了,软实力也不一定就真的也加强了。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小编为广大学子整理了考研技巧考试大纲,更有历年真题提供测试等等。针对每一个科目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技巧挖掘。欢迎各位考研的同学进行了解和资讯。考研的痛苦是难免的,不要丧失信心,坚信苦尽甘来。查字典考研网预祝各位学子取得成功!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