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黎风
职称:教授
导师情况:博士生导师
E-mail:Lifeng572@yahoo.com.cn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影视传播学、文艺心理学、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
个人简介:
黎风,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曾任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现任影视剧创作与制作中心主任,“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点带头人和负责人,艺术学博士生导师。社会荣誉职务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通讯评委(传播学科)、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通讯评委(中国当代文学、影视学科)、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现在研究生指导方向有:1、广播影视文艺学专业(博士、硕士),2、传播学专业影视传播研究方向(硕士),3、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
成果情况:
主要从事艺术心理学、西方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文学、影视及相关人文学科的各类论著公开出版发表已逾百万字,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主要著作有:
《理解文学要素》,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爱的文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经典阐释:少女杜拉的故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
《公民人权与法理保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北京)1997年出版。
《联合国重大决议与国际关系》,广州出版社1998年出版。
《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副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出版。
《审美心理与诗学论题》,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电影艺术导论》(参编,编委),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电影学导论》(参编,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电视学导论》(参编,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获奖情况:
专著《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获四川省第7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等奖(1996年)
专著《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获四川省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等奖(2002年)
专著《审美心理与诗学论题》,获四川省第4届巴蜀文艺奖2等奖(2003年),
并获四川省第11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等奖(2005年)
专著《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获四川省第14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等奖(2010年)
科研项目:
《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诗学研究》,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四川省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影像化保护研究》,四川省发改委委托横向项目。
《西部发展战略中的区域影视动漫产业研究》,2011年中央高校委托项目。
人才培养:
在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与新闻学院)任教以来,曾为本科生、外国留学生开设过“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小说研究”、“新时期争鸣小说研究”、“新时期文学批评”、“文艺心理学”、“新时期小说流派”、“沈从文创作研究”、“影视美学”、“中国电视文化批评”等课程。
为研究生开设过“诗学原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比较诗学”、“西方现代文化专题”、“影视理论”、“西方电影理论流派”、“影视传播理论研究”、“中外影视史”、“影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电视文艺与文化”、“影视现状研究”等课程。
1998年3月,应澳门总督府教育司邀请赴澳门讲学,在澳门大学开设“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与文学”系列学术讲座,并以“从历史走向现代的巴蜀文化”为题向各界人士作三场专题演讲,反响强烈,《澳门日报》、《华侨报》、澳门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采访报道,称此次活动“是让澳门认识神奇‘三星堆’的第一人”。1999年澳门政府举办的“澳门十年教育回顾展”也设图片和文字专版肯定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2002年9月至2003年2月,应邀公派赴台湾作访问学者,分别在佛光大学、中正大学、成功大学等处访问考察。并在应邀在淡江大学以《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与精神形态》、《中国大陆影视文化的现状与反思》、《中国大陆先锋诗潮的兴衰》(上、下)为题,发表学术演讲,引起岛内学术界关注,《中国时报》、东森电视新闻都予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