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社会学考研记—初试经验娓娓道来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华东师大社会学考研记—初试经验娓娓道来

华东师大社会学考研记—初试经验娓娓道来

考研时间: 2011-07-06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相关文章:华东师大社会学考研记—只是当时已惘然

华东师大社会学考研记—复试终将尘埃落定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我所说的仅仅是参考,并不是普遍真理,希望大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进行初试复习时,我最大的渴望就是时光倒流,哪怕一年也足够;最大的羡慕就是那些大一大二或是大三的学弟学妹,因为那样我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那些书,多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最大的遗憾,就是遗憾于时间的荒废,没有在空余时间里多看些和社会学相关的书籍。

费孝通先生讲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不能重新活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也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一声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就算真正明了这些人生道理,真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做到这些,却是如此之难!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琐碎,还有一次一次的放纵,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是时间,天天就匆匆而过,次次的后悔,换来的也是次次的无奈。

没办法,那些渴望、羡慕、遗憾都只能是偶尔的感叹而已,我所能做的,只能是“把我现在”了。

先说说专业课吧,华师的专业课不难,90%的题目书上都能见到。

我本科社会工作,考社会学,相当于稍微跨了一点,但是,初试专业课考两门:社会学原理和社会学研究方法。我社会学原理几乎没怎么接触过,研究方法倒是学过一点,可一两年过去,那些知识早还给老师了。

这里不得不说,本专业考研的同学是很占优势的,他们稍微复习,就会勾起对过去只是的回忆理解,最起码也是大概有个印象,可像我这样的,就得从头再来。

说说社会学原理吧。

我先买了文军老师的那本书,我的水平不高,看起来有些吃力,我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又买了侯俊生和贾春增老师的书,配合着看。

其实,书中的那些理论都是来源于各个大家的著作,是对他们著作思想的综合简单的概括,若是看了他们的著作,书里的理论会相当的好理解的,可惜,当时我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了。

社会学理论的几本书,我觉得这些就足够了。特纳和波普诺的我认为没有必要买。三本书的体系不同,我是以文老师的体系为主,先看文老师的书看完一章,就这一章的相关内容到其它两本书中翻着看,就知识点和内容,相互补充、对比,再做笔记。

别看这些书感觉很多,但是若是专心的看,三本书看完,是花不了多长时间的。

至于西方理论的复习,主要侧重基本概念和主要社会理论,一定要注意某个理论包含有几点内容,答题的时候要把这个理论相关的东西最好全部答上。

此外,关于社会学西方理论,我推荐一本课外书,是文军老师主编,徐连明和张文明老师副主编,名字好像是《西方社会学经典命题》,不厚,但是几乎把一些常常考到的重点理论全部囊括了,并且,它还有一些书上不涉及的,但是有可能考到的理论,比如今年考了“麦当劳化”,我就是从那本书中看到的,若是有机会,我觉得可以在看完上面几本之后,以这本书为框架再看一遍。当然,我上面说的方法是以“万全”为参考目标的,没看完书的,或者是看的不好的同学,仍有考上的可能性,但我上述的意思是,做最充足的准备而已。

至于概论新修则相对简单易懂,在着重记忆重点概念时,还要注意书内的相关理论,从历年真题中可以看到相关重点。

但奇怪的是,以往社会学理论的题目侧重于概论新修,而11年的考试题目,几乎全部都出的西方理论上面的题目,还要好多涉及后现代的。

城市社会学是华师的研究重点,虽然相应的参考书目上面涉及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只有概论新修的一章,但最好借本城市社会学的书看看,因为,今年的两道大论述题目中,有一道题目是“新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还有一道论述题目就是我下面要说的,是有关“女性主义”理论情况的。这道题目的出处是文军老师那本书的那一系列转向中,所以大家不要以为不考那些,最好还是要看看的,到时候若是编也好编的出。

一、名次解释好像五个,我记得其中三个:社会麦当劳化、社会运动、形式社会学(齐美尔的)

二、简答题我记得有布劳的社会结构理论、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方法论、论述人情面子这类现象等等。不好意思真的记不得了,本想考完就发帖子回忆的,但是当时真的没有心情。

三、论述题目我记得很清,就是上面说的两个题目。

总之,当时考完理论,我觉得它没怎么考概论新修的,只有那道“人情面子”稍微涉及,但是这道题目的回答也主要看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概论上也没什么相关知识点。

此外,在以上的题目里,我想说一下那个“社会运动”。其实,等到准备复试的时候,我似乎才察觉到社会运动的真正出处。社会学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用书是周晓虹的《社会心理学》,1998年黑色封面。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里有社会运动这一节,还有道题目是以往真题里我在参考书目里没找到的,是“文化边际人”的相关概念。这本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初试参考书目,却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的复试参考书目。

当然,我写这些并不是要大家非要看看这本书不可,我倒是建议大家,假如复习时间不充分,倒不要看这本书,我只是想写下自己的一些发现。还有,以上的两个概念的回答也可以参考这本书,不过,你从网上搜索答案、自己总结也是可以的。

再说说社会学研究方法吧。

这门课我考得不好。但是,社会研究方法是一门很容易得高分的课程,而我考得不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SPSS没认真复习;二是犯了惯性的错误:即轻视统计学。看到以往真题都是单变量的描述统计,没怎么重视双变量,结果今年是第一年出了道双变量卡方检验,我公式记得很模糊,导致了方法大范围失分。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定要做到全面,因为我们无法预知到底出什么题目。

方法我只看了两本书,就是它要求的两本。一本是风笑天老师的现代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一本是艾尔巴比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老师的书我之前学过,看起来相对简单。艾尔巴比的书虽然厚,但例子丰富,我看的不吃力。

在这里,我觉得风老师的调查方法侧重于描写问卷法和定量分析,我建议大家看风老师那本书时要从头看到尾,看着真题,复习书本,要根据真题的出题方式和范围来针对复习。而艾尔巴比的那本书,看完一章后,掌握后面的名词解释,自己总结一些容易出题的简答论述题目就好。

也有的同学建议看看风笑天老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我觉得有必要以此作为以上两本的补充,因为艾尔巴比的书在有的地方写的非常简单,而这本书则颇具中国特色,更对答题有利。

可能还有同学说要看袁方的社会学方法教程,这本书我买了,但是,这本书时稍有难度的,而华师的社会研究方法却是不难的,个人认为,社会学方法看以上三本就可以了。

下面说说公共课。

我专业课考的不好,但是公共课给提了好多分。两门总分超了150。

先说英语。

我英语底子好,但是我明知故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考前专攻专业课,英语没有练习真题。这导致我考英语时候做题相当不顺手,完形填空做了几个做不下去换成阅读,阅读有换成完型。我是做了十五分钟后才渐入佳境,但毕竟对最终成绩还有影响的,英语考试,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这次考试英语不难,我甚至觉得简单,以往做真题练习,阅读基本是很少错,这次的难度我觉得相当于09、08年的,甚至主观题还比较简单,尤其是大小作文。

的确,这次成绩出来,好多同学都是因为英语没过而惨被刷掉,大家明明都知道以往都是这些状况,但是每年的状况却也没什么改变,英语似乎还是一道“死坎”。

我并不是在炫耀自己英语有多好,只想说说自己的体会,且给大家一个告诫。相反,你若是认为“完了,我英语底子不好,我没希望了”这就错了。

对于英语,我最想说的是:英语,在这几个月内,是可以练出来的。

我不是在说大话,这是有实例证明的。我一个朋友,英语不是很好,属于在六级过与不过附近徘徊的水平。但是她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坚持不懈。

从大概五六月份开始,她买了石春祯的阅读理解220篇,每天一个单元的做,没间断过,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完了。之后她开始做真题,做了几遍,考试前还每天一套真题。

她英语上了80。

我没她考的好,但是我对英语复习有自己的一番感触,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英语最大的心得感悟就是“不间断”:单词不间断、真题阅读不间断、考试前几月作文不间断。

除了这些,真题对于考好英语也很重要。

我报的新东方英语辅导,但说实话,除了作文那本资料,其它的用处真的不大。英语是要自己在做题中慢慢体悟、提升能力的。而新东方的阅读(讲近几年的真题)、词汇(挑一些词汇讲)、作文,讲解很不全面,讲的也是皮毛。再加上大部分同学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上了课之后很少去复习,所以造成了80%的遗忘,效果很小很小。并且,阅读的真题完全可以自己买了资料对着翻译自己复习,词汇也要自己反复记忆的,老师的作用,着实不多。至于作文,我只能说,那本作文资料我是在考前一两个月从书架里拿下来开始背的,那时,距离我上完新东方的课程已经6个月过去了。当然,我比较懒,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新东方如此,我问过其他考研同学,其他的班都差不多是这些水平。不过若是为了自己心理的踏实,报了也无所谓,毕竟有老师催着你学习和自己学还是不一样的。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到底如何还是要看自己的选择。

上面讲到报班,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用的书。

我买书很不理性,想到了就买,看不看就要看情况和心情了。

我买过的英语资料有:俞敏洪的词汇红宝书、星火的30篇文章贯穿考研词汇、星火的巧记精讲精练、石春祯220篇、胡敏200篇、考试虫的阅读理解、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似乎是张剑的,记不清了,不过确定是黄皮的)、吴永麟的100篇、张剑的真题以及解析(俗称黄宝书)、新东方范文100篇、星火的真题(分册的)。

买了好多,真正有用的、做过的只有几本。词汇:我先背的红宝书,一天一个LIST,第二天要背的时候要先复习下前一天背的,第三天背时复习前两天的,一次类推,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不背新的,也要复习旧的,英语单词的记忆就是两个字“重复”。后来,我背完了红宝书,但在做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红宝书一个问题,是红宝书的单词容量不全,好多在考研大纲里的词汇在红宝书里找不到,再加上此时我对红宝书新鲜劲过了,就买了星火30篇文章。我喜欢在文章、句子中记单词,每天早上读一篇文章,记一个单元的单词。我很喜欢这本单词书,它的文章很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一直把这本书用到最后。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了进行选择了。

阅读:阅读我觉得两套书就足够了,石春祯的220篇和黄宝书(也算是真题吧)。我阅读是和单词一起开始练习的。真题也是和石春祯的阅读一起做的,只是速度不同、细心程度不同罢了。石春祯的我一天一个单元,做了之后先对答案,然后在原文中找答案,并分析错误原因,再之后找出长难句和生词记到一个本子上。

真题我在开始只做阅读,做完阅读时,分析完答案后,拿出草稿本子,对这篇阅读进行翻译,翻译完和张剑黄宝书的翻译对照,找出出入大的地方进行更改。然后把生词、长难句、好句子记到另一个本子上。第二天早上,背完单词后,我会拿出本子和做过的那篇阅读,把单词、句子背会,阅读熟读。

琢磨真题的确很麻烦,我一篇阅读整理下来差不多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因此,上一年的这时候开始,我一天最多只做一篇真题阅读。在这里我想说一下,真题阅读不一定是每天定时做完一篇,这样安排太紧了倒也不好,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吃透吃精了。新东方春季班开课早,我从三月份开始做真题,但速度慢,两三天一篇阅读也有的。我真题除了0809年的,其他都在暑假结束前做完了。开学后,我开始第二遍真题。

在真题和石春祯的做完后,我又买了上边写的那几本书,却是实在做不下去。个人感觉,胡敏200、吴永麟100和那个150篇,无论在出题思路还是在文章选取上面和真题相差实在太大。可能是我先做了真题的缘故,我只觉得石春祯的做起来感觉很好,其他的模拟阅读都不怎么样,做了两三篇就扔一边去了。所以,我私以为,阅读只要石春祯的和真题就可以了,尤其是真题,多看几遍,每看一遍感觉都不一样的,若是觉得老看一套烦腻可以再买套其他出版社的。

可能有的同学觉得石春祯的针对成绩好的,我觉得,英语水平处于中等的,只要不是特差,做这个应该没有问题。或许刚开始做有点难,我当时也是这种感受,不过慢慢就好了。大家视自己情况而定吧。

至于政治,大家都是文科生,我就不再多说了。政治报个班还是好的,个人觉得报文登就很好,我也是听了学姐的意见报了文登的。它资料少,但很清楚,押题也准,今年陈先奎压中了至少两道大题目,我记得自己当时无比兴奋。但在政治复习的过程中,我总是怀疑,文登的资料少,会不会很多知识点都没有涵盖上?于是我又买了任汝芬的序列一、二。任汝芬的这本书的确很全,我当时是结合文登的资料一起看的,就是看起来要不停的对比,有些费力,我不是很建议大家这样做,政治的资料,选择一种主要看就好了,其它的资料可以做下参考就OK。

还有政治练习题目的选取,我只买了一本,是陈先奎的2000题。这本书的知识点很细,虽然思修最后几章的题目出的有点超纲,不过结合这本练习题进行政治的第一轮复习,还是有帮助的。但是,若是做了政治真题就可以感受到,政治真题和那些市面上流行的练习题目是不一样的。我不多说了,建议大家政治买一两本练习题目就好,我看了其它同学的各式的练习题目,陈先奎的、肖秀荣的等到,感觉很多都差不了多少。

政治真题的可取之处在于哲学部分,这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做真题来把握一定的规律的,其它的我觉得看看也是好的,对于理解真题出题特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政治真题知识点的重复率不高,所以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真题上花太多时间。

虽然我政治考出来感觉不错,但待大家都出了分数,分数却没有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文科的特点。对文科生而言,政治主观题拉分不大,多选题拉分相对大些。但是政治今年简单,我周围的都是文科生,所以都拉不开距离了,自己瞎猜的。拉分厉害的还是英语和专业课。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