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胡传志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胡传志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胡传志

考研时间: 2013-09-20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一、简历

胡传志,男,1964年4月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师从邱俊鹏教授,获硕士学位;1988年7月至1990年9月,任职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助教;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周勋初教授、莫砺锋教授,获博士学位。1993年7月以后,就职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7月晋升教授。2003年入选安徽省高校首批特聘教授(皖江学者),200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2年入选安徽省首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先后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安徽省重点学科)及学位点负责人,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元好问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理事、《安徽古籍丛书》第四届编审委员会委员。

二、承担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史要籍解题》、《宋辽金文学研究》等。

三、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重点是唐宋文学、辽金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重点是宋辽金文学文献)。

四、发表论文

1.《金代文学特征论》* (《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

2.《宋辽金文学关系论》(《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3.《〈中州集〉的流传和影响》*(《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

4.《“苏学盛于北”的历史考察》(《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5.《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莫砺锋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6.《论杨万里接送金使诗》(《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周裕锴主编,巴蜀书社2011年5月出版)

7.《元好问与戴复古论诗绝句比较论》(《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

8.《南宋から金ヘ使ぃした文人たち》(高桥幸吉译,日本《橄榄》第12辑,2004年9月出版)

9.《金の使者を送迎した楊萬里の诗について》(高桥幸吉译,日本《橄榄》第17辑,2010年3月出版)10.《天放奇葩角两雄—--陆游与元好问诗歌比较》(《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1.《元好问〈唐诗鼓吹〉与金末元初的宗唐诗风》(《文学评论丛刊》第2卷第1期)

12.《辽金文学与民族关系》(《光明日报》2003年1月29日)

13.《金代文人眼中的南宋文学》(《光明日报》2005年4月15日)

14.《官样妥贴与陶谢风流----辛弃疾的同学党怀英的诗文》(《光明日报》2008年8月1日)

15.《北方民族政权与辽金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6.《略论入金辽人的文学意义》(《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17.《完颜亮诗词命运的启示——对因人废文的典型个案的观察》(《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8.《辽金文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及学术研讨会综述》(《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19.《论元好问的跨民族交往》(《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

20.《论金初作家蔡松年》*(《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6期)

21.《金代文学研究百年回顾》*(《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2期)

22.《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的有关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23.《李纯甫考论》*(《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

24.《论金代文人的涉宋创作》(《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

25.《金末文学观念的纷争》(《东方丛刊》2001年第4期)

26.《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现实指向》(《文史知识》1999年第7期)

27.《〈中州集〉研究》(《文献》1995年第1期)

28.《读〈归潜志〉校点本献疑》(《书品》1999年第5期)

29.《〈中州集〉文化意义再评价》(《晋阳学刊》1994年第2期)

30.《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审视》(《晋阳学刊》1996年第1期)

31.《“切切秋虫万古情”辩 》(《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

32.《元好问诗论的阶段性特征》*(《晋阳学刊》1999年第6期)

33.《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戏作性质》(《晋阳学刊》2002年第4期)

34.《房皞<戊子>诗杂考》(《晋阳学刊》2009年第6期)

35.《论金末入宋文人及其创作》(《晋阳学刊》2010年第5期)

36.《谁是诗中疏凿手—评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晋阳学刊》2012年第1期)

37.《滹南诗话》与南宋诗论的联系与差异,《中国诗学研究》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38.《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辩释六题》(《中国诗学》第5辑)

39.《〈诗经〉兴象原型例探》(《文学研究》第4辑)

40.《西汉文人地位与西汉文学的变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41.《稼轩师承关系与词学渊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42.《豪放词四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43.《论诚斋体在金代的际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4.《稼轩词的北归及其走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45.《陆游笔下的北方及相关问题》(《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2期,《第三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张廷杰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46.《辽金文学研究与宋元文学研究》(《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

47.《南宋著作传入金源考论》(《学府》2006年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48.《入金不仕的宋人诗歌及其文学意义》(《求是学刊》2007年第3期)

49.《金人使宋行为的文学观察》(《求是学刊》2010年第3期)

50.《〈续夷坚志〉:〈夷坚志〉的异域回响》(《江淮论坛》2013年第1期)

51.《略论仕金宋人的诗歌新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52.《金朝“国朝文派”的性质及其内涵新探》(《江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53.《略论全真教徒的诗学观》(《江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54.《读元好问诗文札记》(《江苏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55.《金代契丹文人简论》(《中国·平泉契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56.《金代文人的南宋文学观》(《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沈松勤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57.《本科教学与研究生的培养—以高师类古代文学课程为例》(第一作者,《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4期)

58.《穿越现代,走近经典--现代生活对文学经典的遮蔽及其对策》(第一作者,《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1期)

59.《〈全宋诗〉补正》(《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60.《〈中州集〉的编纂过程和编纂体例》(《山西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61.《〈中州集〉的文献错误》(《山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3期)

62.《浅索王安石从政治家向诗人转变的轨迹》(《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45辑)

63.《〈王荆公年谱考略〉纠谬拾遗》(《抚州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6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议》(《学语文》1998年第1期)

65.《对美的爱恋》(《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3期)

66.《<唐宋诗举要>与桐城派诗学》(《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

67.《靖康之难中的女性》(《人民政协报》2001年10月23日)

68.《半世情缘 千秋事业》(《人民政协报》2002年7月9日)

69.《南宋文化对北方的辐射》(《人民政协报》2004年6月14日)

注:加*的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转载。

五、出版著作

1.《金代文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台湾学海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3.《滹南遗老集校注》(与李定乾合撰,辽海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柳永集》(注评,与袁茹合撰)(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5.《中国诗学研究》(第三辑,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6.《九华集》(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7.《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8.《志在创新的学术探索》(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六、科研项目

1.《南宋文学与金代文学关系研究》,2006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6BZW032)。

2.《滹南遗老集校注》,全国高校古委会2004年度直接资助项目(编号0443)。

3.《金代诗论辑存校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5JJD750.11-44009)。

4.《南宋文学与金代文学的联系与比较》,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AHSKF03-04D09)。

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教学经验总结与改革探讨》(编号2005025),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七、获奖情况

1.2001年10月,《金代文学研究》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2.2002年5月,《金代文学研究》获安徽省第五届图书奖三等奖;

3.2003年,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4.2005年,获安徽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

5.2007年,《滹南遗老集校注》获辽宁省优秀图书奖三等奖和2006年度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6.2010年,获安徽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八、电子信箱

E-mail:hczdxx@126.com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