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智启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导师介绍 >> 浙师大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智启

浙师大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智启

考研时间: 2012-08-04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姓名:智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3年

职称:研究员

所在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个人简介:

智启,男,1953年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博士。浙江大学兼职教授、西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选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浙江省蚕桑学会理事长。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农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

近年来先后主持Z-W型鳞翅目害虫的遗传防治研究、家蚕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昆虫抗菌肽研究、专养雄蚕技术研究等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方向涉及家蚕育种、昆虫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浙江省家蚕品种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利用”获199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家蚕育种的理论与方法”获1998年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电子计算机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获198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完成人);“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全年工厂化生产生物活性物质技术体系”获2003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列雄蚕新品种的选育及其应用” 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近70篇。

主要学术兼职

1.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2.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

3.浙江省农学会副理事长

4.西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5.浙江省蚕桑学会理事长

6.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

1.Z-W型鳞翅目害虫的遗传防治研究

利用分子遗传标记,克隆家蚕、棉铃虫和松毛虫等昆虫的多个Z染色体连锁基因,并利用鳞翅目昆虫Z染色体连锁的分子标记培育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鳞翅目昆虫性连锁平衡致死技术体系,拓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防治鳞翅目昆虫的研究范围及防治领域。

2.专养雄蚕技术研究

性连锁平衡致死专养雄蚕品种和孤雌克隆雌蚕品种的选育研究及其产业开发。

3.家蚕的功能基因组研究

利用家蚕EST数据库的丰富资源,克隆家蚕基因组中的重要功能基因,利用RT-PCR技术,大规模克隆家蚕功能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

4.昆虫抗菌肽研究

开展昆虫抗菌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设计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杂合抗菌肽,进行抗菌活性及抗菌谱筛选。

论文与著作:

1.Pang ALY、Haxhimoto CN、Tam LQ、Meng ZQ、Hui GSN、Ho WKK.Vivo Expression and Immunological Studies of the 42-kDa Carboxyl-Terminal Processing Fragment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1 (MSP-142) in the Baculovirus-Silkworm .SystemInfection And Immunity(SCI),2002,:

2.W.H.Leung、Z.Q.Meng、G.Hui、W.k.k.Ho.Expression of an immunologically reactive 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 (MSP-142) in E.coli.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04,:

3.WENG Hong-biao, NIU Bao-long,XU Mengkui ,HE Li-hua SHEN Wei-feng , MENG Zhi-qi*.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ecropin B—thanatin hybrid peptides.The journal of Peptide Research(66),2005,:

4.Bao-long NIU , Zhi-qi MENG* , Yue-Zhi TAO,Shun-Lin LU, Hong-biao WENG, Li-hua HE , Wei-feng SHEN.Cloning and Alternative Splicing Analysis of Bombyx mori Transformer-2 Gene using Silkworm EST Database.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5,:

5.翁宏飚、牛宝龙、 孟智启、 徐孟奎.家蚕抗菌肽-死亡素杂合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生物工程学报,2002,:

6.翁宏飚 、牛宝龙 、孟智启 、徐孟奎.死亡素的合成及在E.coli中的表达研究.昆虫学报,2003,:

7.王永强、 徐孟奎、 孟智启、 何克荣、 何秀玲.家蚕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研究.蚕业科学,2001,:

8.牛宝龙,翁宏飚,孟智启.昆虫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1、浙江农业学报,2001,:

9.孟智启.雄蚕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考.蚕桑通报,2001,:

10.翁宏飚、牛宝龙、孟智、徐孟奎.抗菌肽Cecropin B基因的克隆及体内活性检测方法的构建.浙江农业学报,2003,:

11.牛宝龙、翁宏飚、孟智启、吕顺霖.RNA干涉与基因功能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3,:

12.陈大福、牛宝龙、翁宏飚、孟智启、吕顺霖.蜜蜂Apismellifera腺苷酸转移载体基因DNA的电子克隆.中国农业科学,2004,:

13.陈大福、牛宝龙、翁宏飚、孟智启、吕顺霖.利用EST库资源克隆家蚕腺苷酸转移酶基因.蚕业科学,2004,:

14.顾伟平、夏大荣、翁宏飚、牛宝龙、孟智启.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辐照对棉铃虫繁殖力的影响.浙江农业学报,2004,:

15.王永强、徐孟奎、孟智启、何克荣、曹锦如、何秀玲.家蚕温汤处理无性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蚕业科学,2004,:

16.吴卫成、钟伯雄、孟智启、陈金娥、颜新培、叶键、沈飞英.家蚕四眠期与五龄期后部丝腺细胞蛋白质组成分析.蚕业科学,2005,:

17.孟智启、徐俊良.中国野蚕染色体结构及其变异的研究.蚕业科学,2000,:

18.牛宝龙、 孟智启、 翁宏飙、 沈卫锋、 吕顺霖.家蚕磷酸甘油醛异构酶Tpi基因的克隆.蚕业科学,2005,:

19.沈卫锋、牛宝龙、翁宏飚、孟智启.利用EST数据库资源克隆家蚕Bombyx mori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蚕桑通报,2005,:

20.陈大福、牛宝龙、 翁宏飚、 孟智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性特征和精子的发生.浙江农业学报,2004,:

21.王永强、徐孟奎、孟智启、曹锦如、姚陆松、叶爱红、何秀玲.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浙江农业学报,2004,:

22.翁宏飚、牛宝龙、孟智启、徐孟奎.家蚕丝素基因的研究进展.蚕桑通报,2002,:

23.牛宝龙、翁宏飙、孟智启、吕顺霖.家蚕基因组中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蚕桑通报,2002,:

24.翁宏飚、孟智启、徐孟奎.桑蚕的转基因研究.蚕桑通报,2001,:

25.杨荣新、夏大荣、顾伟平、孟智启、翁宏飚.中国野蚕辐射不育机理的研究.核农学报,2000,:

26.沈卫锋、牛宝龙、翁宏飚、何丽华、孟智启.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5,:

27.牛宝龙、吕顺霖、翁宏飚、沈卫锋、孟智启.家蚕Bm Tpi基因Z染色体定位.昆虫学报,2005,:

28.何丽华、牛宝龙、翁宏飚、沈卫锋、吾中良、孟智启.马尾松毛虫的人工饲养.中国森林病虫,2005,:

29.时连根,孟智启等编.《蚕学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主要成果:

1.“浙江省家蚕品种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利用”1998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家蚕育种的理论与方法”1998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3.“电子计算机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1989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4.“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全年工厂化生产生物活性物质技术体系”2003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5.“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列雄蚕新品种的选育及其应用”2005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主要荣誉:

1.国务院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

2.农业部 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06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