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招生简章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在职硕士 >> 山东大学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考研时间: 2011-07-07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近日,山东大学发布了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招生简章,详情如下:

山东大学2011年面向全国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2011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1.法律硕士(J.M)代码:410100

2.工程硕士(含21个领域)代码:430100

3.公共管理硕士(MPA)代码:490100

4.公共卫生硕士(MPH)代码:510100

二、报名

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程序及要求详见附件1。

(一)网上报名

2011年7月1日至14日期间,报名考生登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以下简称“学位网”)“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全国联考统一网上报名系统”填写、提交考试报名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采用护照证件照片标准,具体要求见“考生上传电子照片标准”附件2),该电子照片将在《报名登记表》、《资格审查表》、准考证、成绩单上使用。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样表见附件3)。

(二)现场确认

2011年7月15日至18日期间,已经网上报名的考生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网上报名成功后得到的具体地点信息提示)校验身份证件,缴纳考试报名费,签字确认考试报名信息。

所有报名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考试报名无效。

考生现场签字确认后的信息,须由考生本人负责,一律不得更改。

报考我校的考生可以选择在山东大学现场确认点确认并在我省指定考点参加考试,也可在考生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确认点确认及本省指定考点参加考试。

山东大学现场确认时间:7月15日至18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至4:30);确认地点: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北门18号学生公寓裙楼大厅。

2011年全国联考各类别报名考试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2839号)精神,按每人每科80元标准收取。

(三)报名证件要求

根据学位办[2011]28号文件,参加此项考试的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规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他人员规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和外籍护照。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报名参加此项考试,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否则不予报名。

三、资格审查

考生须参照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报考条件,报名前先进行资格自审,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

考试成绩发布后,通过我校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样表见附件4),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及学信网证书查询纸制打印件(带查询码,各复印件均一式两份),按照山东大学资格审查时间一并提交审验。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我校对考生是否符合有关学位类别报考条件的审查,全部安排在复试前进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对学信网不能查询或查询不到的毕业证及学位证,需考生本人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证处认证,因认证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约2-6周以上),请有关考生务必在我校规定的资格审查时间以前做好此项工作。

考生应认真对照报名条件并提供真实的报名信息,如资格审查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以及不能提供相关毕业证、学位证认证证明,将被取消其录取资格,责任考生自负。

四、考试

全国联考考试日期为: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各招生类别考试科目及时间见附件5。考试地点及具体安排见准考证。

10月15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下载准考证。

我校自行组织的政治理论、工程硕士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考试时间及各类别综合面试时间另行通知。参加工程硕士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综合面试时需提交《2011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样表见附件6)。

五、录取

我校根据考生联考成绩、招生名额及招生单位的培养条件自行确定复试分数线,并根据考生的政治理论考试和面试成绩、相关测试及综合素质,择优录取。

我校各类别调剂录取工作,限在本省的招生院校之间进行。

2011年全国联考GCT考试成绩一年有效。

六、学习年限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学费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教育厅相关文标准执行。

七、其他

相关事宜可参见以下网站: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http://www.meng.edu.cn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http://xwb.sdpec.edu.cn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http://www.grad.sdu.edu.cn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在职教育中心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0531)88366060

传真:(0531)88563495

欢迎各界有志之士报考我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工程硕士招生目录

专业学位代码:430100

(一)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招生名额:学校自定(其中项目管理领域不超过150人)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

1、考试科目: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2、考试方式:

(1)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取得的GCT成绩一年有效。考生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报考。我校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第二阶段,达到我校相应专业学位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相应领域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2)参加我校第二阶段考试的所有考生需填写《2011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见附件6)。

(四)GCT参考书目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五)录取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GCT”成绩及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择优录取。

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10%(其中水利工程领域不得超过20%)。

(六)工程硕士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领域代码及

名称

考试科目名称

主要参考书目

招生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430102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

机械工程

学院

苑老师

88392118

机械设计基础或

数字电路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9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郭老师

0631-

5688338

2

430105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赵品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或《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张德庆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出版社,1999年;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

苏老师81696518

3

430108

电气工程

电路

《电路》(第四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气工程

学院

宋老师

88399003

4

430107

动力工程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华自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能源与动力

工程学院

张老师

88392917

5

430135

车辆工程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蒋玉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

机械工程

学院

苑老师

88392118

6

430110

集成电路工程

数字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老师

88364589

物理学院

张老师88363205

7

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

数字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老师

88364589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郭老师

0631-

5688338

8

430104

仪器仪表工程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王济浩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周常森、范爱平编,山东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控制科学与

工程学院

吴老师

883928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童诗白编,高教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编,高教出版社。

物理学院

张老师88363205

9

430111

控制工程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王济浩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周常森、范爱平编,山东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控制科学与

工程学院

吴老师

88392820

10

430131

生物医学工程

11

430141

物流工程

物流系统工程

《物流系统教程》张丹羽、廖莉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

430112

计算机技术

C 语言

《C程序设计》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不限版本)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学院

许老师

李老师

88395951

13

430113

软件工程

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C版严蔚敏、吴伟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软件学院

孙老师

88391618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C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学学院

龙老师

88361769

14

430117

化学工程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天津科技出版社;《物理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化学与化工

学院

傅老师

88364918

15

430114

建筑与土木

工程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苻芳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土建与水利

学院

李老师

金老师

乔老师

88392448

16

430115

水利工程

土力学

《土力学》卢廷浩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17

430130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基础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聂老师

88361380

18

430137

工业工程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徐向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管理学院

孙老师

88366355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

机械工程

学院

苑老师

88392118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经济学院

谭老师

张老师

88364601

88362168

88366187

转8002

金融学

《金融学》(第二版),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经济研究院

石老师88364128

19

430136

制药工程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学院

刘老师

88382018

20

430139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第二版,曹军卫,马辉文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

生命科学

学院

南老师

88364522

21

430140

项目管理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徐向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管理学院

孙老师

88366355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经济学院

谭老师

张老师

88364601

88362168

88366187

转8002

金融学

《金融学》(第二版),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经济研究院

石老师

88364128

项目管理概论

《项目管理概论》 作者:宋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02月出版

土建与水利

学院

李老师

金老师

乔老师

88392448

注:报考机械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仪器仪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的考生,因录取单位及考试科目不同,须在《资格审查表》中报考院系栏中注明具体招生单位。

(七)山东大学工程硕士招生领域简介

1、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领域,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及“985”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拥有基本满足从本科教学到博士生培养及科研所需要的科研实验仪器和设备,其中有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先进精密加工设备、大型高精度电子测量仪器,各种实验台等,这些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院在职教职工156人,其中教师11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泰山学者1人;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3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机械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效加工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数控技术和检测智能化、机电系统建模、检测与控制、数控技术及应用、机电系统虚拟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及仿真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车辆发动机性能研究、汽车人机工程学研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先进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化设计与应用、计算机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CAD/CAM技术、制造过程自动化、金属切削理论、有限元法、绿色设计与制造、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机械加工理论基础、计算机数控技术等。

机械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依托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领域,教师中有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效制造技术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数控技术及应用。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先进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化设计与应用、计算机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CAD/CAM技术、制造过程自动化、金属切削理论、有限元法、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计算机数控技术,现代检测技术,计算机测控系统,误差理论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

机械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材料工程领域简介

材料工程领域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支撑,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该领域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材料工程、工程陶瓷);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炭纤维、现代焊接技术、塑性成形仿真与模具、超硬材料);山东省重点学科4个(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金属塑性加工、焊接)。现有教职工158名,其中教授50名(博士生导师38名),副教授33名。现有实验室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近亿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60余台(套)。

材料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物理化学、焊接、铸造、塑性成形、轧制工艺与技术、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包装材料及容器设计、材料加工设备及其计算机控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物理、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新型材料及其应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热力学、材料设计学、材料加工工程原理、材料加工工艺及设备、塑性变形物理冶金、焊接物理冶金、有色金属熔炼、陶瓷材料学、高聚物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金等。

材料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材料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电气工程领域简介

电气工程领域涵盖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以及高电压技术五个二级学科。该领域依托的电气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39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实验设备先进,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动态模拟与仿真实验室”。该领域2000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已培养多届毕业生,有丰富的培养和管理经验。

电气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经济与管理、高压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高压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磁兼容环境技术、电路理论及应用、电工技术科学计算及应用、电工新技术、电机电器理论与设计技术、电机调速与运动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的动态仿真与故障诊断、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力传动与控制、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应用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电力系统分析、现代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微机接口与转换技术、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过程监控中的数据通信、新型继电保护原理、现代电力电子学、现代管理科学、现代电机设计、现代交流调速、高压电器基础理论、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电机电磁场、高等网络理论、电能质量控制等。

电气工程领域旨在培养能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有关的科研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设备管理与维修、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动力工程领域简介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涵盖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流体机械等五个二级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设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燃煤污染物减排),山东省重点学科3个(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热交换、节能工程、工业生态、能源与环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环境热工技术)。现有教职工85名,其中教授23名(含博士生导师14名),副教授22名。现有实验室面积近8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0余台(套)。拥有丹麦三维LDA/PDA系统、三维PIV系统、美国FILR红外热像仪、美国FLUKE和HP数据采集系统、美国热线风速仪、美国燃烧效率分析仪等先进测量仪器以及多套用于传热、流动、燃烧、脱硫、除尘、内燃机增压、内燃机工作过程等研究的冷态和热态实验装置,具备一流的科研环境和工作条件。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有传热强化与节能技术、燃烧理论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热工过程仿真与控制、动力机械节能及可靠性分析、内燃机增压与电控、内燃机工作过程与测试技术、制冷与低温技术、热流体动力学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热力学、高等传热学、高等流体力学、燃烧学、强化传热技术、现代热工测试技术、能源环境学、节能理论、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控制、煤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制冷与低温原理、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旨在为能源、电力、化工、热力、动力机械等领域相关工矿企业、工程技术部门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从事动力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车辆工程领域简介

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领域,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及“985”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院在职教职工156人,其中教师11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泰山学者1人;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3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车辆工程实验室是山东大学专业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具有较完善的专业实验设备,能完成汽车道路试验,汽车台架试验,汽车排放试验,车用发动机性能试验,汽车操纵性试验,人机工程学实验、汽车道路模拟振动等试验项目。

车辆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车辆发动机性能研究,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研究,汽车人机工程学,车辆液压与液力传动研究,汽车电子与控制研究,汽车传动与变速器研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车辆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与设计,汽车振动分析与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汽车及其动力发展前沿,汽车优化设计方法,车辆液压及液力传动与控制,汽车电子技术,车辆人机工程学等。

车辆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6、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总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省重点学科)二个一级学科为支撑,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省重点学科)、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无线电物理等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领域依托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激光与光电子实验室)和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25人),副教授35人。现有实验室面积近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0余台。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通信与网络传输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项目管理系统维护及应用、人力资源系统管理及维护、智能交通与导航定位技术、电路设计与系统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光电子与光纤通信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原理、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与编码、VHDL与现代电子系统设计、DSP器件及应用、新型传感器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通信、卫星通信系统、信号检测与估计、计算机视觉等二十多门课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电子、通信等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从事信息行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从事现代国防高科技研究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依托威海分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该研究领域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

该领域主要面对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IT相关行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多年的教学、科研以及与企业的广泛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经验,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9个研究方向:1.现代企业信息化技术;2.计算机应用技术;3.多媒体信息处理;4.智能交通定位系统;5.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6.电路设计与系统控制;7.通信网络传输技术;8.光纤通信工程;9.网络与信息安全。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旨在培养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等单位应用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7、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支撑,涵盖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与信息系统(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省重点学科)、光电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领域依托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山东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大规模通信系统仿真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孟?蛭⒌缱友蟹⒅行摹⑸蕉?笱В?lteraEDA/SOPC设计联合实验室等。学院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4人)。实验室面积近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0余台。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SOC设计方法学研究、通信系统专用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EDA/SOPC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消费电子类专用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等。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理论、信息论与编码、VHDL与复杂数字系统设计方法、IC电路设计综合与验证方法、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可制造性设计、集成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学导论、微处理器体系结构设计、信号检测与估计、新型传感器应用技术及计算机视觉等二十多门课程。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等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从事IC行业及系统集成设计领域高新技术研究及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依托物理学院的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教授6名,其中博导4名,在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

8、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领域,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为支撑,涵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具备信息处理、自动检测、智能仪器、计算机及自动化控制、网络与数字通讯技术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能源、环保、医疗仪器设备、国防、航空航天、遥感遥测、通讯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智能仪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有:测控信息的获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软测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多变量传感器的研究与信息处理。智能仪表、控制装置的硬、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仪表、装置及系统的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针对预测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随机过程、工程中的矩阵理论、现代检测理论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装置、模糊控制、现代传感器技术、预测控制、工业过程建模优化与仿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系统工程与分析、计算机测控网络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原理、最优化方法、最优控制等。

(2)依托物理学院的仪器仪表工程领域,涉及工程光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以及精密仪器及自动仪表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精密机械、电子学、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等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工程领域。

9、控制工程领域简介

控制工程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该领域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为支撑,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个二级学科。该领域侧重于工程应用,具有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集成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具备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运行、科技开发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控制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有: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以工业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结合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和综合自动化的计算机先进控制技术与系统;智能控制及优化方法;针对高精度数字同步传动和精密伺服系统,开展先进运动控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随机过程、工程中的矩阵理论、现代检测理论及应用、模糊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系统工程与分析、计算机测控网络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原理、最优化方法、最优控制、机器人学、实时嵌入系统、DSP控制器及其应用、现场总线原理及应用现代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

10、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简介

该领域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领域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要特色,旨在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具有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领域及其它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有: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包括: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的硬件设备、软件编程、数学模型与方法等方面的前沿理论与技术问题;现代医学仪器,研究现代医学电子仪器的进展,新理论、新技术。研制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电子仪器或根据我国国情研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可替代进口产品的医学电子仪器。研究新仪器的临床应用;波谱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波谱及色谱学在医学中应用的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研究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结合新的科技成就,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系统;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随机过程、工程中的矩阵理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现代生物医学电子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理系统仿真与建模、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医学专家系统、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等。

11、物流工程领域简介

物流工程领域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该领域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重视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强化基础理论培养及实践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具备较宽广领域的现代工程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国家产业政策机构、科研机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相关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开发、企业物流系统集成与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物流技术人才。

物流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有:信息系统综合自动化及智能决策,应用控制论、系统工程方法和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建模、控制、优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包的开发与应用;现代优化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理论,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混沌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研究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优化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系统安全与数据挖掘;现代物流技术,研究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及集成化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调度。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随机过程、系统工程、物流系统高级教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算法、集成化物流系统管理调度与优化、物流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12、计算机技术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领域面向广大工程部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符合职业特点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计算机技术专门人才。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要求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根据学生来源不同,制定相应的特色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工程数学、专业外语、面向对象方法、高等计算机网络、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项目实践、项目管理、现代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商务智能应用、SOA基础、机器学习及应用、基于Web的信息检索和知识发现、安全协议与应用过程、软件架构设计、前沿技术讲座等等。

计算机技术领域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山东省软件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纬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13、软件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领域,以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国际化”软件人才为目标,分为软件工程、电子政务、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四个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掌握软件技术开发与项目管理、运用信息资源技术能力进行政务管理、从事计算机动画、网络游戏、互动媒体设计以及集成电路的整个设计流程和集成电路设计原理、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基础理论和技术等。重点旨在培养硕士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程数学、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方法,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等。按照培养方向开设了40余门专业选修课程,软件工程培养方向主要有软件过程改进与管理、RUP、软件测试、软件质量管理、软件架构、软件应用集成、SOA认证等课程;电子政务方向主要有电子政务学、IT经济学、信息系统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高级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学等课程;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方向主要有高级人机交互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动画原理和技术、数字视音频剪辑技术与实践、高级角色动画设计和实践、数字设计与创意方法等课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方向主要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集成电路封装技术、SOC设计与测试、集成电路工艺、微电子学器件、FPGA设计、ASIC设计基础等课程。

该领域总学分40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在学习完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第二年进入学院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如Intel、美国Infor、花旗软件、上海微创、NECSoft、神州数码、海信集团、浪潮集团、沈阳东软等IT大型企业进行毕业工程项目实训,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软件学院师资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6人,50%以上具有企业背景;工业界教师是实践教学的骨干力量,他们既有良好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将国际最新软件技术,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理念及时融入到培养过程中。先后从海信集团、浪潮集团、神州数码(深圳)、山东省计算中心、山东地纬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外聘教师29人。同时还与IBM、Microsoft、NEC、HP等跨国公司合作交流,引进工业界前沿短期专业课程。积极开展引进国外优秀教师资源的建设工作,目前聘任的外籍专家30人,其中客座教授9人,课程教师6人。

(2)依托数学学院的软件工程领域,以信息安全和计算数学二个学科博士点为支撑,以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运筹学和控制论等博士点为辅助。该领域依托的数学学院设有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运筹学和控制论,山东省重点学科4个。学院现有教职工140名,其中教授42名(博士生导师34名),副教授50名。现有实验室面积近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图书资料60多万册。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工程等。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网络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信息安全技术、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开发、电子商务、软件体系结构、Java、最优化方法、网络攻击与防御等。

该领域主要为企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类的企业)培养实用性、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学员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软件工程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14、化学工程领域简介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依托化学、化工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进行招生和培养。在化学工程等诸多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开发基础,在基础研究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对于更高层面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和技术支持。该领域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导师间的相互合作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学院下设十一个研究所和一个实验中心,其中胶体与界面化学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为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学院设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博士点;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艺7个硕士点。现有教职工235名,其中教师130人,教师队伍中双聘两院士四人、教授58人、副教授58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校聘关键岗位11人、校聘重要岗位18人。目前学院承担和参与“863”、“973”、“攀登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等近百项,年度实到科研经费均达600余万元。

化学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油田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分离工程、精细化学工程、生物资源提取工程、精细化工及工艺、化工过程及设备、表面工程与金属防护、化工环保与绿色化工工艺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分离工程、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工艺、有机化学中光谱分析、波谱与测试技术、精细化工新材料选论、精细化学工程与装备等。

化学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化学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5、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简介

该领域依托土建与水利学院,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6个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力学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建筑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土木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和建筑学系,设有土工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道路与结构实验室,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现有教师99名,其中教授28名,副教授5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9人。学院实验室面积总计2600平方米,各类教学设备3250余件,总价值人民币980余万元。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结构安全耐久性与维修加固、裂隙岩体力学特性与锚固效应研究、岩土介质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方法研究、岩土加固理论与加固技术应用研究、岩土加固技术应用与渗流理论研究、结构可靠性分析、维修加固、道路病害处治、新材料、工程结构抗震应用基础研究、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和检测技术研究、桥梁与隧道结构的力学理论、桥梁与隧道的安全评价、损伤检测与加固技术、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可靠度与优化设计、道路病害处治技术和新材料、道路生态与环境保护、基础工程处理技术、人居环境研究、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VFP与数据库技术、土木工程系统分析、结构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弹塑性力学、高等岩石力学、高等土力学、土工数值计算、岩土工程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岩土工程加固原理与技术、岩土工程测试、工程地基处理、钢筋砼结构理论、工程结构可靠度、断裂与损伤力学、工程结构稳定理论、高等级路面结构、工程项目管理、高等级路面结构施工技术、半刚性材料学、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物理学与节能技术、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建筑人文科学、建筑景观形态学、地下建筑等。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建筑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建筑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6、水利工程领域简介

水利工程领域依托土建与水利学院,以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支撑,涵盖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河流泥沙动力学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五个二级学科。学院设有土工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水工结构实验室和水力学实验室,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水利工程测试中心获得了山东省计量局颁发的质量认证证书,面向科研和对外技术服务,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院现有教师59名,实验人员12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32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7人。现有实验室面积总计2300平方米,各类教学设备1850余件,总价值人民币560余万元,其中有为研究生教学服务的先进的计算机工作站,其先进的计算设备和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水利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供水工程与水资源利用、水质预测与水污染治理、水文水资源信息技术、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资源宏观战略研究、水工结构可靠度分析、水工结构优化设计、平原水库设计理论、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海岸及近海工程流体力学及与结构的流固耦合分析、海岸及近海工程结构或系统的可靠度分析与安全检测技术、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工程老化评估与修复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VFP与数据库技术、土木工程系统分析、水工结构理论、结构有限元分析、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大坝安全监控理论与应用、水利经济概论、流域水文模型、环境水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现代水文学、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及应用、模型试验原理与方法、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土工数值计算、水利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动力学、水波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泥沙运动力学等。

水利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水利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水利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7、环境工程领域简介

环境工程领域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为:①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主要研究各种污染防治、工程设施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实验研究的新方法;②环境管理与规划,主要研究环境政策、法规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体系;研究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与环境工程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关系,研究环境评价的理论模型及评价方法;③环境生态工程,主要研究生物工程与环境工程关系、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原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受损生态系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