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要点分析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公共课复习 >> 考研政治 >> 2017考研政治马原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要点分析

2017考研政治马原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要点分析

考研时间: 2016-12-08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查字典考研网 代依晴

认识论是整个马原的基础理论,也是历年来考试的重点,学好认识论的关键,就是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相关内容理解吃透,以不变应万变。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来看,我们可以总结为五个两,即两阶段、两飞跃、两因素、两特性、两统一。

两阶段,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首先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感性认识是人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其次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统一的基础是实践。若割裂两者的联系会造成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工作中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论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在工作中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两飞跃,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重点把握两次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性,也就是为什么飞跃和怎么飞跃。第一次飞跃的必要性可以简单总结为: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因此必须实现第一次飞跃,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然后再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实践的角度,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二是认识的角度,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律认识同利益认识相结合,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能性相结合,理论与群众相结合。

两因素,即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具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而非理性因素则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形式,具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两者辩证关系是复习相对重点的内容: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起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要同非理性主义划清界限。

两特性,即反复性与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可以这样概括: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由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决定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两统一,即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而历史的则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若没有关注到这一点,会产生两个错误倾向:一是保守主义,思想落后于实际;二是冒进主义,思想超越实际。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小编为广大学子整理了考研技巧考试大纲,更有历年真题提供测试等等。针对每一个科目进行深度的探讨和技巧挖掘。欢迎各位考研的同学进行了解和资讯。考研的痛苦是难免的,不要丧失信心,坚信苦尽甘来。查字典考研网预祝各位学子取得成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