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在职硕士 >> 200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200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时间: 2014-05-15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的意见》(苏发[2000]19号文)有关规定:“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工作优秀的年轻科级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经过入学考试,在省委党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脱产学习2年或在职学习3年,学完硕士研究生规定课程并通过论文答辩,取得党校学历,待遇参照国民教育相应学历的有关规定”,为了培养具有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党性的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配套实施省委“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直接服务于江苏“两个率先”,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在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招收2008年度党员干部在职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入学考试科目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政治经济学(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与管理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政治经济学。

(三)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管理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政治经济学。

(四)世界经济(国内外经贸与管理创新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世界经济。

(五)国民经济学(经济决策与管理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政治经济学。

(六)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制度创新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文选。

(七)社会学(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社会学原理。

(八)行政管理(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公共行政学。

(九)企业管理(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企业管理学。

(十)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市场经济与党政管理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党政管理基本理论。

(十一)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制建设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法理学。

(十二)劳动经济学(现代创业与人力资源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政治经济学。

(十三)政治学理论(科学执政与公共政策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政治学原理。

(十四)国际政治(开放型经济与国际化战略研究)。入学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3、国际时事政治。

二、学制、培养方式和毕业

学制三年。采取在职自学和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每月集中2—3天面授。学完规定课程,考试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者,颁发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证书,取得研究生学历,享受国民教育相应学历的待遇。

三、招生对象、报名条件

招生对象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党员干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大学本科学历的党员理论骨干。考生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身体健康;经所在单位推荐或同意,能保证到校面授和在职自学,并按时交纳学费。

四、报名日期、地点和办法

报名日期:2008年1月2日至31日,2月16日至3月31日,每天上午8:30至下午5:00

地点:南京市建邺路168号9号楼3楼省委党校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25)84469988—9320、9322、9324

江苏省委党校网址: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名时须持报考登记表一式两份(可来省委党校研究生处直接索取,也可在江苏省委党校网招生信息栏自行下载);任职通知复印件一份(如有职称,同时持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一寸近期同底片免冠照片四张;报名费60元。

五、考试日期、地点

2008年6月21日至22日,在江苏省委党校考试。各科考试时间、考场安排及其它具体事项将随准考证另行通知。

六、录取

根据考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录取通知书于2008年8月中旬发出。

七、培养经费

学费经省物价局核准每人每学年6000元,三年共计18000元;书籍资料费按实收取。

2008年5月10日、11日,将在省委党校进行入学考试各科目的考前辅导,辅导费每人100元。

本校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干部研究生教育的突出优势。按规定招收、培养党员干部在职研究生以来,坚持规范管理,骨干教师面授,确保培养质量,获得广泛好评。欢迎踊跃报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