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1年考研经验_-查字典考研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查字典考研网 >> 院校信息 >> 考研经验 >> 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1年考研经验

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1年考研经验

考研时间: 2011-05-09 来源:查字典考研网

最近还是有很多学弟学妹们问考汉硕的相关问题,既有我们学校08级的学弟学妹,也有论坛上的诸位2012考研备考的童鞋。觉得还是说明一点相关情况,可以帮大家少走一点弯路,希望自己的一点点经验能够帮助到大家,尤其是想考复旦汉硕的同学们。

我的境况:

首先,先说明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本科是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方向,在上海一个非211非985的院校。我考研的准备时间很短,正式开始是从2010的9月中旬开始的。因为刚开始的大三到大四的暑假,我还处于迷茫的状态,觉得自己要考上外的翻硕,所以暑假就看了相当长时间的日语二外,(可惜下,白白浪费青春了)而且为了实习报告,还去公司实习了一个月,休息了大约一周,又去做了两周世博志愿者。返校的时候,已经9月5号了。自己的复习计划就被搅得七零八落。但是,在开始着手准备复习的时候,隐隐约约已经觉得自己来不及了,因为日语二外要看掉3本书,我们学校开的二外日语课,一本书都没讲完,这就意味着我要自学起码两册日语教材,我觉得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就果断的跨了专业。纠结了几天华东师大和复旦,最后选定了复旦。

选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汉语,而且自我认为自己的汉语基本功很扎实,专业的跨度不是很大,而且有不想就这样放弃自己已经学了4年的英语,觉得这个专业说不定将来都可以用到,所以就选择了自己觉得有兴趣而且觉得自己可以达成的这个目标。

现在的学弟学妹都很有目标,准备的很早,比我那个时候上进多了,现在想想,如果我也能早点开始准备,也许可以更从容一点,分数可以考得更高一点。

第二,选择复旦是因为同处上海,觉得地理和心理距离都比较近,比如考北京的大学我就会觉得遥不可及,但是觉得见过一些复旦的同学觉得也就那样(复旦的同学,不要拍我),觉得自己也不差,肯定可以考上。所以,希望,现在的学弟学妹们不要太纠结于这个这个是名校耶,肯定很不好考,我一定没戏。千万不要急着否定自己,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一定可以考得上,而且这种努力还不一定要求你要头悬梁锥刺股,把被子搬到自己通宵自习室天天打夜战。只要把指定的参考书目看透了,绝对难不倒任何人(中文可是我们的母语啊,怎么会难到我们看不懂),所以参考书完全是可以自学成才的。还有一点,毕竟汉硕不是负担的王牌专业,不像新闻、金融等大牛专业,所以,它根本不会有特别难为人的地方,是属于我们踮起脚尖就可以触碰到范围,是每个人的能力所及。并不是高不可攀,所以,每一个有志于考复旦汉硕的筒子要V5,要有87,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复旦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下设的孔子学院比较多,而且多处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将来实习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便利。而且,作为上海最好的高校,更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任长霞,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进入大学还想学点别的,资源问题应该不是太难(我的母校,图书馆都小的可怜,虽然里面的书我也看不完哈,但还是吐槽一下,觉得有点小家子气)

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问题、就业前景的问题:

我考的是专业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还有一个学术硕士—对外汉语硕士。两个之间是有区别的,具体怎样的区别我也说不上来,最直观的就是,前者招生人数多—复旦每年招30人,含30%的推免生,后者人数少—只招5人,也是30%的推免;前者培养方向在于实践,后者注重走学术道路;前者无奖学金,学费是个大问题,后者,有机会得到奖学金。至于到学校的时候,两者到底有什么差别,课程设置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学校的事情了。据说有的学校就是挂两个牌子,上一样的课,多收汉硕的学费,衷心希望复旦不是这样!要不然,何必挂汉硕这个羊头,卖外汉的狗肉呢。还是希望两者有所区别,否则,会觉得自己上当了。

关于就业,这个我也不好说,毕竟我还没有开始进入到复旦学习,这个专硕的研究生也才几届而已。不过,晚上众说纷纭,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大多数说就业不好,不能奢望留在国外,即使留在国外,待遇也不是很好),总之,是各种说法都有。我不知道该信哪个。毕竟很多人也是道听途说,他们有没有上过汉硕,哪个地区的学校,哪个学校的,和复旦情况一样吗,他的消息可靠吗,还是主观臆测的成分比较多,需要大家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且,上了研究生以后,更要靠自己的修为和努力,即使在好专业就能确保人人收入可观,即使再差的专业,你就能确定毕业之后出路不好,不可能有一份体面的收入?——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早点定学校和目标,自己可以更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而且一旦选定目标,就不要动摇,不要相信别人的胡诌。

英语:

本人是英语专业的哈,所以在英语方面,就没有太多心得,只是到后来的时候,把历年真题做了一遍。后来考了74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希望英语不好的同学,积极复习英语,尤其是英语阅读部分,不要让英语成为自己的拦路虎,这样会很可惜。

政治:

我是文科生,所以就没有报班,觉得看大纲完全可以应付得来。不过,还是在复习的时候吃了点亏。因为,曾经像一个学长讨教,怎么复习政治。他告诉我政治会跟简单,11月开始看书和狂背也不晚,所以,我就把政治放到了最后,11月的时候才开始复习,后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或者说她的那种方法不适合我。在把考纲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之后(花费了差不多一个月),到了12月考试做真题,结果做真题的时候,发现自己30道选择题错了12道,顿时觉得很崩溃。觉得是这一年的真题不符合我的口味,又做了某一年的,13道,自己觉得更不服气了,就又做了几套,最高的一次错了15道,当时,觉得自己欲哭无泪。(几年的真题就被我几个小时做完了,后来想在做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只是多看看后面的论述题了,导致了一直到了考场都觉得自己肯定要栽在政治上了)我就对照着答案,开始一点一点的纠错,发现,很多问题,都是书上的原话,是自己没掌握好。于是,就把真题放到了一边,开始了背书的过程。

等我背得差不多了,12月份也过得差不多了,所以当别人都开始做预测卷、最后四套题的时候,我去书店买的是任汝芬二,就是很基础的那个,把里面的几千道选择题做掉了,而且不想耽误白天看着专业课的时间,就在晚上做任淑芬二,做了一个多星期,天天看到凌晨三点多,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觉得自己当时真的是又悲凉又悲壮。一直等到作完,发现自己对内容的掌握有了新的提高,然后才开始做预测卷之类的,不过已经错得相对较少了,完全控制在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才开始看后面的论述题的解题思路和方面。不过那个时候,还是很忐忑,毕竟真题和预测卷还是有差别的,自己前面有阴影,现在一直都怕怕的,预测卷做得再好也没用,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考试。

对那些希望把政治考得高一点的同学,可以再考纲出来以后,就开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复习,这样才能从从容容的走到最后。个人推荐任汝芬的四大本,按照他设定的顺序和步骤来走,从一到到四,一不一个脚印,打好基础(不是广告哦)。最后政治考了78,还算理想吧。

专业课:

现代汉语(胡裕树):个人认为,对跨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最重要,毕竟,你是要考这个方面的研究生,所以,你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语音、语法、文字、词汇、句子、修辞,所有的基本点都要掌握,因为考试考得就是这些最基础的东西。虽然这本书有点过时,但胡裕树是复旦教授,用这本书也是天经地义的哈。

现代汉语概论(陈阿宝):相对来说,和重要的一本。很薄,所以,看起来也就很容易,关键是和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重复性很高。两者可以融会贯通,很多地方只是说法的改变,比如动宾词组和述宾词组,只是说法的差异。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相对次要,考的内容不是很多,看看即可

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有较为抽象的内容,需要多看几遍,里面有部分内容和引论重复,可以以引论为主,但是也会出部分考题,比如意念大纲设什么的,大多数以选择题为主。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询):个人认为很重要,尤其是里面条条框框的东西,将来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用到。比如,跨文化交际的相关问题,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对教材编写趣味性的理解等等。

心理学:多看看黑体字部分,比如元认知什么的,短时记忆,永久记忆什么的,考试的时候会出填空和选择。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很重要!多看几遍。比如四大佛教名山,四大伊斯兰教建筑之类的。考试的时候占很大比重。至于外国文化,不准备也罢,去年,只出了几道小题,比如西方的那本书和孙子兵法并列为时间两大军事著作(令人十分抓狂),而且也无法准备,没有指定书目,分值少得可怜,除非你想考150,否则的话还是多看会政治或者现代汉语吧。因为外国的那部分不是很重要,关键还是看激烈,毕竟将来我们要多多了解的还是中国文化。

古代汉语:很不重要,书都不必买。高中古文基础好的同学玩去可以应付得来。

题型:复旦出题去年是严格按照国家的严峻来的,题型一模一样,只是每道题的内容和样卷不一样,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吧。

真题:我没用真题,因为复旦不提供。所以,在没有真题这一方面,大家是出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当然,不排除很有门路的同学可以找到(这得多有门路啊!)。也许是我消息不够灵通,大家尽量找找,找的了就是好事。

指定参考书以外的书目:多看看不是坏事,劲量把自己的专业课往高了考,今年我们初试第一,大约专业课考到130,另我十分汗颜。备考开始的早的同学,可以多看看。至于像我这种准备的很晚的,时间和专业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只看参考书目也行,这几本书完全可以应付考试了哈,前提是你看得仔细、认真,掌握的牢固,要记住,有的人是不跨专业的哦,他们的专业课肯定不会差,你要努力哦。不跨专业的同学,可以多看看政治、英语,看看你们大学的教材和指定书目有啥差别。

最后,一点小小的建议:劳逸结合,不要用力过猛。考研是一个有节奏的事儿,不要现在太用力,等到考试的时候松懈了。也不要现在太松散,到后面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太紧张。

研究生考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不需要你头悬梁锥刺股,也不需要你天天打夜战,一刻不得闲。如果,你听到了某个传说,说某位牛人每天5点钟起床,晚上12点钟睡觉,也不要惊慌,也许他们就是用力过猛了,我们提倡那种精神,却不要那样做,你有自己的作息规律。心情不好,郁闷的时候,多多放松,看看电影跑跑步,和同学喝杯奶茶聊聊天,都是不错的选择。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当前热点关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